中國科學家國內院士落選 獲選美國雙院外籍院士
中廣網北京5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《全球華語廣播網》報道,沒有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,卻被美國科學院看中。本周,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的名字,赫然出現在美國國家科學院新增院士名單上,引發業界震動。
就在此前5天,施一公還收獲了另一份來自國際學術界的殊榮——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,他因此也成為美國雙院外籍院士。從事生命科學研究、在國外學術領域都頗有建樹的施一公,為何連獲兩個美國院士頭銜卻落選中國院士稱號呢?
"墻內開花墻外香"是怪相,還是標準不一?有科學界的聲音認為,施一公未能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,和我們的院士評選標準有關,不在于其學術水平。2011年院士評選時,施一公回國剛剛5年,中科院院士評選有這樣的規定:"對于長期不在國內工作的院士候選人,在堅持院士標準的同時,還應特別考慮其對國家社會、經濟和科學技術事業發展所作的貢獻。"所以落選并非完全說不通。
那么,這次施一公當選美國科學院的新增院士,又依據的是什么評選標準呢?來看《全球華語廣播網》美國觀察員程蕙的介紹:
程蕙:美國國家科學院創立在1863年,是一個純民間、非盈利,以科學家為主體的榮譽性自治組織。成員在任期內無償作為為美國全國科學工程和醫藥的顧問,是一個終身的榮譽職位,候選人只能夠由科學的院士進行提名,評選的工作全部保密。在評選的過程中,同行院士的評審非常關鍵,同行委員會通常由30-50名院士組成,任期3-6年,美國科學院一般每年增選一次,每一年增選美國籍的院士不會超過84人,外籍的原始不會超過21人,目前一共有2200名院士和400名的外籍院士。
在德國國家科學院,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外籍院士。無論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,入選國家科學院都要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程序。
德國觀察員薛成。旱聡茖W院主要分為兩種——自由科學院和國立的科學院,分布在不同的地區。德國境內有漢堡、慕尼黑、杜塞爾多夫、柏林等八家主要的科學院。德國國家科學院是設立比較晚,在經過長達15年的爭論后于2008年7月正式將位于哈勒市歷史悠久,始創于1652年的利奧波第那科學院定為德國國家科學院,院士人選由科學院的現任院士提名,并由科學院的主席團經過多層遴選程序選舉產生,選舉過程非常復雜,主要的參考條件和要素是候選人在相關學術領域的造詣、成就以及貢獻等。德國國家科學院目前共有1400多名院士,其中有1/4以上來自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,人們所熟知的戈德、洪堡、愛因斯坦、馬克思·布朗克、達爾文以及居里夫人享譽全球的世界大師也曾經是該院的院士。另外從1922年以來設有名譽院士制度,名額非常有限,主要是作為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,來表彰獎勵那些為科學做出杰出貢獻的人士。
在澳大利亞科學院,也有不少中國的院士。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的介紹說,入選者一般需要滿足兩個條件,既在國際上有突出科技成就,又與澳大利亞科技界有密切聯系:
胡方:澳大利亞有本國的科學院和工程院。作為老牌的科學院,AAS澳大利亞科學院是由一群以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為主體的成員于1954年成立,澳大利亞科學院現在有院士450名,有27名外籍院士,院士必須是具有國際公認科學成就,才能夠獲選。根據科學院的章程,外籍院士必須在國際上具有突出的科學成就,同時也需要與澳大利亞的科技界有著密切的聯系。根據這兩點原則,中科院的白春禮院長順利獲選,成為每年當選數量不得超過2位的通訊院士之一。對于澳大利亞人來說,無論你身在何方你都可以被選為澳大利亞的科學院院士的,比如2010年加入中國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的安杰明教授,由于他在微分幾何、偏微分方程、幾何演化的研究當中取得杰出的成就,也同樣在今年被選為澳大利亞科學院的院士。澳大利亞還有簡稱ATSE的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學院,ATSE澳洲工程學院與中國頗有淵源,有多位華裔澳大利亞科學家都是ATSE的院士。
- 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09-15
- 重磅!2017中國印刷包裝企業100強頒獎典禮圓滿落幕!09-12
- 2017年美國印刷大獎中國企業獲獎名單09-04
- Fotor宣布獲5000萬元B輪融資,將通過平面設計平臺“懶設08-30
- 中國印協召開八屆五次常務理事會召開08-14
- 中關村發布17年上半年中國噴墨市場報告 愛普生最受關注08-10